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
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当前位置:金生金投资 >> 投资理财 >> 投资技巧 >> 浏览文章
投资技巧
温州人为什么爱炒汇

温州人为什么爱炒汇


对温州汇市交易量居全国第三的解剖
 
 
  都说温州人是天生的生意人,其与生俱来的重商基因加上后天浓郁创业文化的熏陶,造就了他们独特的商业观:不放过任何赚钱机会。如今,在不断升温的外汇交易市场,这种气质挥洒得淋漓尽致。去年1~11月,温州市外汇交易量达到270亿美元,这一规模仅次于北京、上海,位居全国第三,由此撑起了浙江省2/3的外汇交易量。
  一个小小的温州,凭什么坐上“全国第三”的交椅?其庞大的交易量背后,都是哪些身影在活跃?他们缘何那么热衷于炒汇?
  
  温州人爱让外汇钱生钱
  
  2004年12月28日,一股强冷空气掺杂着细雨气势汹汹地长驱直下。这种突变的感觉,很像短时间内变换不定的外汇行情,向温州的很多汇民袭去,但他们并未因此改变生活节奏。
  上午10点多,温州市区小南路交通银行温州支行二楼外汇交易中心二楼,50多岁的黄大强早已静静地坐在外汇交易大厅坐椅第一排,双眼紧盯行情大屏幕。红色的数字又令人欣喜地跳了一下,澳元兑美元的报价分明显示着:0.7761。这时,黄大强的嘴角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。半个月来,20万美元一进一出,超过3000美元的利润已经到手。
  黄大强自称是个全职炒汇者,炒汇有5个年头了。5年前,身边一些邻居亲戚在捣鼓着外汇宝,刚好在法国做生意的儿子会定期给他存点外汇,但利息很低,于是,退休后的他就一门心思玩起了这玩意儿。
  一般早上9点多来到这里蹲点,中饭在这里叫个外卖解决,平时行情波动不大时和汇友们聊聊天、交流行情;当初仅凭直觉的他已学会了看图形分析……这么些年下来,其间有赚也有亏,黄大强显然已经非常习惯了这一切,整天泡在外汇交易大厅里的他和很多温州汇民有同样的感觉,外汇买卖成了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。
  外面寒风凛冽,外汇交易大厅内却温暖如春。无论是在温州市区无人不晓的温州市区小南路,还是瑞安的几个外汇交易网点,类似的场景处处可见。而这些,其实只是温州外汇交易市场的缩影,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当地市民不断激起的汇市情结。
  这个热情最早始于1998年,中国银行温州支行开出首家外汇宝业务,当时,外汇交易对于很多温州人来说既陌生又新鲜。“很多市民的感觉是外国的彩票,搏大搏小。”黄大强事后回忆说。但经过一两年的培育,尤其是从2001年开始,随着工商、交通、广发等七家商业银行纷纷跟进,竞争推出的各种外汇业务撩得很多市民心痒痒的,先是有外汇存款的侨民,接着带动一批批普通市民涌入到这股外汇买卖潮中。
  
  汇民是一个有意思的群体
  
  在与交通银行一街之隔的中行温州分行松台支行,记者与一位人称“林老师”的炒汇高手林强中攀谈起来。今年50岁出头的他,自从1998年中国银行温州支行开设外汇交易业务以来,身影没有离开过外汇市场。现在,两个儿子,一个兄弟,外加妻子全家五口的汇市沉浮,令他在松台支行名声不小。
  每天,林强中喜欢独自坐在外汇交易大厅里,双眼紧盯屏幕一言不发,兴致来时偶尔也会和其他人谈论一下行情。与他每日“孵”在大厅不同的是,林强中的儿子则更热衷于躲进旁边为交易大户特设的小间里,一台电脑,两台自助机,手里的70万美元不停地在翻腾搏击。而当林氏父子每天在银行“上班”时,林强中的妻子同样在通过电脑和电话不间断地关注着行情。
  炒汇是24小时的事,林强中告诉记者,尽管晚上银行关门他和儿子得回家,但是家里的电脑却从不关,“有时候半夜都得爬起来看好几次。”
  炒汇成为一种职业,在温州,像林强中这样的全职外汇炒家并不在少数,而这只是温州庞大汇民的一部分。
  温州到底有多少汇民?“目前还没一个统一的数据统计,但可以肯定的是,这个数至少上万,而且还在壮大。”据中行温州分行一位从事外汇多年的管理人员介绍,和北京上海等地外汇交易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不同,温州外汇交易以业余的“散户”居多。
  涉及各个层次、各个年龄段,温州汇民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群体。除了像林强中这样只占小部分的“职业炒家”外,温州的很多外贸企业老板,手头有大量的外汇资金,也比较推崇在外汇市场寻求资金增值;平时有固定工作又有余钱的市民,也会利用空余时间炒一下;另外,在瑞安、文成等侨乡的很多大妈大伯,手头有大量的外汇,也是交易大厅的积极分子;还有一些退休工人,外汇则权当业余的消遣。
  
  一人一年炒出2亿交易量
  
  家住温州五马街的汪先生是一家外贸公司的老板,他的另一个身份则是曾经非常活跃的汇民。2001年,赶着当时兴起的外汇潮,手头掌握大笔外汇的他便纵身跳了下去,专做美元兑欧元。
  特意在家里辟出一间房间,两台电脑分别与国内、国际市场同步报价,还有电话机、传真机,几乎一天到晚闷在屋子里盯着行情表。“那时可真叫疯狂,够刺激。”回想起辉煌的过去,汪先生掩饰不住那种激动。结果一年下来,20万美元炒出了2亿美元的交易量,平均下来一天要交易四次。”
  从时间上看,外汇交易分三种:短线一般指当天买进卖出,中线指十天半个月才做一次交易,而长线则指一到三个月甚至更长。在汪先生现在看来,真正高手做的是长线。不过,大多数温州汇民显然还没领悟到这点。超短线买卖,习惯在短线上频繁交易,这是温州人外汇交易的一个特点。
  记者在外汇管理局温州市中心支局看到这么一份报告,其中提到2002年全市单户一天最多交易15次,交易额达2000万美元,当日最多交易笔数是750笔。在温州最大的外汇交易中心瑞安,这个现象更加明显。据介绍,目前瑞安市外币存款近1.5亿美元,真正参与外汇交易的资金约占20%,也就是说,区区3000万美元在汇市变幻出20亿美元的交易量。
  频繁的交易买卖,在极大程度上促成了温州蔚为壮观的个人外汇交易量。
  
  温资游走在世界汇市里
  
  和温州四处出击的民资一样,温州人炒汇并不局限在温州范围内,而是转战全国各地甚至国外,到处游弋。
  从1999年开始入市,陈爱明也是个老汇民了。中行温州分行是他在温州炒汇的大本营,不过这并没有束缚他的四处出击行动。“有银行新开业,为了吸引汇民点差极低,有时甚至是零,这时我们就过去。”
  点差即银行根据市场汇率自己制定买入价和卖出价时的其间差,通俗说即银行的手续费。对汇民来说,汇率全球统一,点差高低直接决定了交易成本的多少,异常敏感的温州汇民当然不会放过这个信号。
  和北京、上海等地商业银行点差30点明显不同,温州各银行的点差相当低,目前各银行挂牌的外汇交易点差基本为16点,而大户获得的点差更低,一般只有10点。“点差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对炒汇者的吸引力,这是竞争激烈的结果。”交通银行温州支行外汇管理处一管理人员说,为了争夺市场,温州当地一家银行曾经在开业当天开出过2个点的点差。
  “哪里点差低就往哪。”据陈爱明透露,前两年,广州、大连那边一些银行刚开办外汇业务,闻着点差低的消息,很多温州人就揣现金直接坐飞机过去,赚到钱就马上回来,他也是其中一员。不过现在的手段就更加高明了,借助国外亲戚的帮助,陈爱明有部分资金长年在国外,“美国的点差只有4,相比之下,那里赚钱更容易。”
  
  温州交易量全国第三
  
  其实,交易大厅现场交易只是外汇交易的一部分,更多的汇民通过网上银行交易。火爆的汇市场面,背后是庞大的外汇交易量。
  “估计2004年可以突破300亿美元。”国家外汇管理局温州市中心支局国际收支处副处长宋征威这么分析。这个判断显然是有充分的依据。2003年,温州市的外汇交易量已达290亿美元,去年1~11月,这个量已达270亿美元,这一规模连续三年仅次于上海、北京这两个大城市,居全国第三。
  “这一方面和温州是侨乡、外汇资金比较充裕有很大关系。”宋征威分析,温州有40多万华侨,大部分集中在欧元区,以前主要炒美元,自欧元诞生那一年起温州人就开始做欧元了。每年有大量的外汇流入温州,其中大部分资金就用作外汇交易。如2002年温州市个人外汇存款余额已达15.8亿美元,2004年上半年,这个数已达14.38亿美元。
  同时,近年来外汇行情好转尤其是欧元走势强劲、对美元汇率飙升,也在牵动着温州汇民那根投资增值神经,激发着温州人的炒汇热情。据中行温州市松台支行一位管理人员介绍,在欧元汇率一路上扬的去年11月份,仅该支行的个人外汇交易量就比去年10月份增加了25~30%,有几天甚至是成倍增长,最多一天的交易量就有1000多万美元。“只要两个币种的汇率有变化,对汇民来说都是行情,尝到甜头的汇民也就有盼头。”
  
  
  让钱流动比不动好
  
  温州人实在是一个有趣的群体,他们总能频频“制造”一些独特现象,炒汇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。
  五六十岁的大妈大伯,很多没有多少文化,有些甚至连字也认不了几个,却能盯住报价屏、拿出计算器啪啪地算;单笔最大交易成百上千万美元,最小50美元;可以抛开家务不顾,一家人全部出动,把宝押在那些随时跳动的数字上……在温州采访的两天内,在五六个银行的外汇交易大厅,记者目睹了诸多令外人看来不可思议的场景。
  很多人根本未曾想到的操作方式,温州人就敢尝试,并做得甚欢。温州人也并非百战不殆,在形形色色的数据前,也有翻跟头的时候,但他们仍然执着,因为“炒汇和做生意一样,肯定有赚有赔。”至于为什么迷恋炒汇,温州人说得最多的是“让钱动起来总比放着不动好”、“买来买去都是钞票,实实在在的,亏也亏不到哪里去”……也许,正是这些朴素的经济理论,衍生了温州汇市的今天。
 



上一篇:如何在顶部和底部形成时获利
下一篇:外汇投资10年经验谈